內容來自sina新聞

國內國際財經媒體聚焦武漢 大武漢復興是中部發動機

  本報訊(記者康鵬)武漢正在發生令人振奮的變化。今日,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頭版頭條重磅推出《中部發動機--復興大武漢專題》。

  專題共八個版,分為"願景2049"、"九省通衢"、"工業倍增"、"光谷夢想"、"商業重生"、"城市名片"、"圖解武漢"等板塊,報道瞭武漢戰略規劃、發展思路、交通區位、工商業、科技創新、教育文化、汽車產業、金融等多個方面。

  報道認為,武漢極具中國經濟發展的樣本價值。"中國經濟版圖上,武漢曾經的崛起、低谷和正在加速的復興,都極具代表性"。報道註意到工業倍增等五大計劃,"沿海往內陸產業轉移效應明顯。如果武漢不抓住這一輪產業轉移機會,必將與沿海城市產生質的代際差。"

  報道贊賞復興大武漢戰略。"一次次沖突、碰撞與交融後,從頂層設計上,執政者逐漸劃出瞭清晰的輪廓。復興,是熱幹面館門口的橫幅口號,還是城市面貌和枝幹的新生,歷史終將給出答案。"

  專題主要策劃者、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編委張逸之認為,武漢交通發達、科教優勢明顯,經濟增速正在加快,抓住當下產業調整的機會,將有更大發展空間。

  專題聚焦六大板塊

  封面文章《大武漢復興的支點》認為,中國經濟版圖上,武漢曾經的崛起、低谷和正在加速的復興,都極具代表性。當下武漢,機遇挑戰共存。

  ●"願景2049"

  《武漢2049》是對武漢現狀和未來規劃的一個全面的闡述和展望。"工業倍增計劃"、光谷速度與模式,以及"城建攻堅"計劃是歷史的補課。

  ●"九省通衢"

  武漢正打造中國中部樞紐城市的架構,已形成貫穿東南西北、水陸空無縫對接的立體化的交通網絡格局。武漢的交通發展,也帶動瞭經濟格局轉變,武漢正成為"新九省通衢"。武漢城市圈的交通一體化破局待強化,武漢輻射力需要進一步增強。關鍵在於武漢和周邊城市都要認清一體化帶來的長期和短期的利弊,應該有長遠眼光。

  ●"工業倍增"

  重點報道武漢產業發展路徑。工業倍增計劃被認為是復興大武漢的五大計劃之首,也是武漢"十二五"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。從效果來看,武漢工業倍增計劃實施滿三年。工業新城初見輪廓,四大工業板塊也見雛形,工業發展軟環境的改善則仍需努力。關註武漢的汽車產業發展,將成為中國首個坐擁三大汽車集團的城市,聚焦武漢打造內湖法拍撤回"中國車都"的歷程和期望。

  ●"光谷夢想"

  關註東湖高新的崛起三十年歷程。上世紀90年代,武漢高校走出瞭一批年輕的"草根"創業者。第二個十年,東湖高新區被批準為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,促進武漢高校產學研結合"校地合作",完成科研成果轉化。現在,光谷又面臨新一輪的機遇,緊緊抓住新型產業。到2020年形成促進自主創新驅動區域發展、創建全國具有重要典型意義和先行示范作用的"東湖模式"。

高雄市中古車貸款條件  ●"商業重生"

  關註武漢的商業特色,選取瞭漢正街和中百集團兩個典型:漢正街濃縮瞭"九省通衢"武漢商貿文化的歷史變遷,百年厚重商脈在地域遷移的進程中得以完美傳承。武漢本土商業企業具有強排他性,讓這些資本的滲透力不如"進攻"其他城市那麼容易,本身對於資本的吸引力日益增強,而中百則更成為國資整合的樣本之一。

  ●"城市名片"

  選取瞭武漢的大學和作傢方方兩個"城市名片"。武漢教育資源集中,科教優勢明顯。大學之城,給武漢帶來瞭想象力和爆發力。方方則從作傢和武漢居民的角度看待城市的變化,認為武漢在變漂亮和幹凈,武漢人的性格隨著環境也在漸變,而個人生活質量的改變,更應大於城市的改變。

  (記者丁雯整理)



新聞來源http://wh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5-05/07264113254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operpi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